▲青蛙大口吃饭的游戏截图。
看着手机中的蛙儿子,大家除了喜爱,也有太多好奇,我们联系到了设计游戏的日本HIT-POINT工作室,制作负责人上村真裕子对我们的疑问一一作答。
“这款游戏在世界观的表达上,当然有所设定,但每个人认真思考后得到的那个结果,其实才是问题的答案。” 上村真裕子说。
▲养蛙是有当“老母亲”的潜在愿望?动画揭“旅行青蛙”为啥爆红。新京报动新闻出品(ID:xjbdxw)
━━━━━
与测试生育意愿无关
新京报:你知道《旅行青蛙》这款游戏在中国很受欢迎吗?如何得知的?
上村真裕子:得知游戏在中国受到大家的喜爱,是在2018年后,一方面通过社交网站和评论的反馈,说游戏在海外也很受欢迎,另一方面中国的大量用户通过邮件、留言方式给我们反馈了很多有关游戏的问题和意见。
新京报:这款游戏在日本的市场怎样?大多数玩家是什么群体?
上村真裕子:在日本的一部分群体也聚集了些人气,玩家群体和中国差不多,也是以年轻女性为主。
新京报:有消息称,《旅行青蛙》是为了测试使用者的生育意愿,是这样吗?
上村真裕子:虽然这话题真的是很有趣,但事实上不是真的。
新京报:你觉得,这款游戏这么受大众喜欢,原因是什么?
上村真裕子:虽然实际操作的是玩家本人,但在游戏中青蛙“儿子”会擅自去旅行,这种不受拘束的轻松感,可能在忙碌的年轻人中获得了好评吧。
我们希望玩家之间不要竞争、抢夺,大家能够按照个人的步调悠闲地游玩享受游戏,是我们开发《旅行青蛙》的本意。
━━━━━
一切看青蛙心情
新京报:当初为什么会想到设计这款游戏?
上村真裕子:我自己就十分喜欢旅行,最初觉得,如果能以实际存在的景观为题材制作一款游戏的话,应该会非常有趣,于是开发了这款游戏。希望玩家能透过青蛙留意到身边随处可见的小动物的生活。
新京报:设计时为什么以青蛙为主角,而不是其他动物?
上村真裕子:我们把10-20多岁的女性作为主要的用户群体,所以在角色上会选择可爱的小动物。而且,游戏的主题是“旅行归来”,“归来”(かえる)的日语发音和青蛙相同,所以最后选择了青蛙,这是典型的日本谐音冷笑话。哈哈。
新京报:为什么青蛙不和玩家进行语言或肢体的互动呢?
上村真裕子:因为要体现的是一种以现实为舞台的世界观,所以不会过多添加超现实的幻想要素。另外,在不太清楚青蛙想法的前提下,更容易让玩家按照自己的喜好自由想象。所以采取了青蛙不和玩家进行互动的形式。
新京报:游戏中,玩家无法控制青蛙处于在家还是出门旅行的状态,为什么这样设置?
上村真裕子:这款游戏的主人公到底还是这只青蛙,所以就让它随心所欲。而且呢,我们由衷地希望,一定不要让玩家体验到“啊,为什么这么不顺利”的焦灼感。
新京报:青蛙旅行最长时间是多久?
上村真裕子:这要根据携带物品而定,有时最长可达4天。青蛙总有一天会回来的,所以请大家耐心地等待。
━━━━━
这是一种奇妙的信任关系
新京报:你们自己也玩这款游戏养青蛙吗?
上村真裕子:开发部门的成员当然在玩。如果只按游戏时长算的话,我应该是世界第一吧!
新京报:很多年轻玩家说,养蛙养出了当妈的感觉,你怎么看?
上村真裕子:《旅行的青蛙》虽然是以旅行为题材的“放任型”游戏,但除了游戏中的收集要素外,玩家内心也会希望青蛙能开心地旅行。这可以说是玩家与青蛙之间的一种奇妙的信赖关系吧。
即使不做旅行准备,青蛙也会擅自离开去某地旅行,所以可以不用费精力、安心地放置不管。如果为它做了“准备”的话,虽然偶尔会一无所获,但是青蛙会带伴手礼回来,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有人情味的做法吧。
青蛙的人设并无特定,希望大家能够自由将其补充完整。
▲图为日本秋田县入道埼灯台。
新京报:你认为这款游戏满足了玩家什么心理需求?
上村真裕子:青蛙会随性行动,玩家会对青蛙的去向感到不安,也会对青蛙旅行回来后感到开心,这些不同心情的累积可能会让玩家产生一种庇护心吧。
只是除此之外,玩家在游戏中能做到的实在有限,所以想要去照料却无法照料的部分,会更让人焦急在意。
新京报:团队想从这款游戏中表达什么理念?个体自由、独立?理解父母养育之心?还是其他。
上村真裕子:在世界观的设定上当然有考虑到,但毕竟是游戏,并没有想得很复杂。因为无法与青蛙交流互动,所以需要玩家通过较少的信息去思考青蛙在想什么,以及它要去哪里。
你不觉得,大家认真思考后得到的那个结果,其实才是问题的答案吗?
新京报:青蛙的生活方式是走走停停,到处旅行,你觉得这是迎合青年们理想生活吗?
上村真裕子:和年不年轻没有关系吧,不受任何束缚,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真的是理想啊。特别是现代的年轻人,从工作到个人生活,要做的事情太多,我认为应该有很多人每天都过着十分忙碌的生活。
游戏就是将现实中的不可能变为可能,所以就让青蛙代替我们去做我们做不到的事吧。
来源:新京报
版权归原著所有,略有删减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