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然八爷九爷是好兄弟,即便老八丝毫不掩饰自己对若曦的情谊,
但九爷也一直对若曦没有过好脸色,经常对若曦冷嘲热讽的,
丝毫没有收敛过自己对若曦的敌意。
其实九爷和若曦的第一次见面,两个人还算是和谐。
那天若曦刚穿越过来不久,想遍了法子离开都没有成功,
于是她就在院子里大喊感慨,这个时候九爷和十爷就走了过来,
九爷还调侃道,这个小丫头有趣,说起话来一点也不像小姑娘。
若曦当时还不懂礼数,见到他们只是轻轻点了一下头,
九爷也没有责怪若曦不懂规矩,还一脸赞赏的样子。
这么看来,九爷对若曦的初印象是很好的,
那他的态度是什么时候发生改变的呢?
太子第一次被废的时候,每个大臣都人心惶惶,每个阿哥都蠢蠢欲动,
一直以来对皇位虎视眈眈的八爷党更是不甘示弱,
但是八爷毕竟还是很谨慎的,他知道皇上一直以来对太子的感情,
所以就拼命想知道他们二人的谈话内容。
但是谈话内容只有若曦和李德全知道,李德全一直对皇上忠心耿耿,
所以八爷党就把突破口放在了若曦身上。
于是九爷找到若曦,问他皇上和太子之间都说了些什么。
若曦很清楚背叛皇上的下场是什么,就算自己喜欢八爷,也不会冒这个险。
于是她毅然决然拒绝了九爷,也因此八爷党误判了皇上的想法,吃了大大的苦头。
同为八爷党的十爷和十四爷都不会怪若曦明哲保身,
但是毒蛇老九可不会怜香惜玉,他在心里指不定怎么恨若曦呢!
除此之外,在九爷眼中,若曦御前红人的位置原本应该是玉檀的。
九爷明白玉檀对自己的感情,玉檀绝不会背叛自己,
所以他把玉檀调教的琴棋书画样样精通,
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在皇上面前为自己探查消息。
可惜这一切都被若曦抢走了,若曦的聪明才智很快就掩盖了玉檀的光芒。
成了御前红人也就算了,还不愿意为他办事,
完全打乱了九爷的全部计划,因此他才恨上了若曦的。
深扒步步惊心原著才知道,绿芜和十三阿哥明明已经苦尽甘来,可她为什么偏偏要赴死?
剧中,绿芜是一个流落风尘的大家闺秀,
幸好有十三阿哥一直关照,才能安稳度日,
后来十三阿哥因为替四阿哥顶罪,被囚禁在养蜂夹道。
这时绿芜为了报恩,去养蜂夹道照顾十三阿哥的起居,
两个人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承欢。
十三阿哥被释放后,已经上书替绿芜要了名分,
按理说两个人马上就要苦尽甘来了,为什么绿芜偏偏要选择自尽呢?
首先是为了成全十三爷的名声,绿芜原本是浙江乌程人,
当年有过一场惊天动地的文字狱大案,牵连了很多无辜的人,
绿芜一家就是其中之一。以十三爷和绿芜之间的关系,
如果绿芜罪臣之女的身份暴露了,
被八爷党抓住了十三爷的把柄,肯定会大做文章。
到时候按照十三阿哥的性格,绝不会让自己的女人受任何委屈,
就一定会引起轩然大波,因为涉及到先帝,
就连雍正都无法保证十三阿哥不受牵连,为了所爱之人,绿芜只有死这一条路。
其次,绿芜一直都是心高气傲的人。
虽然她作为罪臣之女流落风尘,但她一直保持着骨子里的骄傲。
比如说绿芜第一次和若曦见面,是扮成了十三爷身边的小厮。
先是让十三爷试探若曦的口风,听到若曦言语之中丝毫没有嫌弃的样子,
才笑着向她行礼。她不愿意直接与若曦相见,
就是因为不想被自己在乎的人看轻,如果若曦透露出轻视的意思,
她也不会与之深交,从这一件小事就能看出绿芜的自尊心有多强。
以绿芜的身份,如果留在这个勾心斗角的王府中,
最终只会把自己变得更加不堪。毕竟感情会随着时间变淡,
但世俗的观念不会改变。
除此之外,绿芜赴死也是为了给承欢一个安稳的未来。
当时侧福晋对绿芜说,
你也不想承欢让人知道有一个这样的额娘,让别人看不起,对吧?
就算是十三爷对她再好,皇上也对她另眼相看,但是在清朝那个年代,
身份就是分为三六九等的,如果没有一个出身高贵的母亲庇护,
承欢未来的命运只会被府中的其他兄弟姐妹排挤打压。
因为这三点原因,绿芜的命运只剩下了死这一条路。
步步惊心若曦前期那么洒脱通透,为什么后期却变成了最拎不清的那个?
刚开始看这部剧的时候,觉得若曦的前后非常割裂,
刚穿越回去的时候明明洒脱通透,还能跟十三阿哥把酒言欢。
但是到了雍正登基后,若曦处处和他作对反而替八爷十爷说话,
成了最拎不清的那个糊涂虫。
刚穿越到古代的若曦,有一种现代人身上的通透感。
毕竟是接受过现代文化熏陶的人,对于封建制度有一种天生的对抗。
于是她很快就跟同样洒脱、渴望自由的十三爷成了至交好友。
经历了几次试探着穿越回现代之后,若曦发现没有办法,
索性就安心在八阿哥府上住了下来。
在她选择以若曦的身份生活的时候,就不再继续和明玉格格较劲儿了。
进宫之后,若曦被安排在了御前侍奉,凭借着对历史的熟悉感,
她对于圣心的揣测可以说的手拿把掐。
她知道皇上爱太子,不喜欢阿哥之间勾心斗角。
因此言谈举止之间滴水不漏,非常讨皇上的喜欢。
十三阿哥被圈进,她因为求情被雨中罚跪,后来皇上不但答应了她的要求,
还让专门给自己看病的太医去给若曦诊治。
在周围人都羡慕若曦得盛宠的时候,若曦清楚的知道,
帝王之心最是难测,恩宠不见得就是欢心,责罚也未必就是厌恶。
这些所有都是在描述若曦有多清醒通透,
但这些清醒都是建立在若曦身份旁观者的视角中,
也就是因为若曦一直以上帝视角看问题,清楚的明白所有人的结局,
所以才更加明白、通透。但是一旦若曦成为了局中人,反而成了最糊涂的那个。
比如八阿哥的母亲良妃去世的时候,康熙只不过是坐着轿子,
在良妃宫门口稍微停了停。若曦看得明白,
所谓帝王之爱,不过都是一瞬间的事儿,
不管当初怎么你侬我侬,最后都得给利益让路。
但是到了自己和四爷的爱情,若曦就看不明白了。
四爷处罚八爷一派的人,若曦要跟他闹,四爷严惩屡教不改的玉檀,
她还是跟四爷闹,四爷严惩八福晋,若曦更是要离开紫禁城嫁给十四爷。
看到后面,弹幕基本都在吐槽,若曦实在是太能作了。
但是若曦后期之所以如此作,就是因为把自己看的太重了。
其实帝王之爱,最后都是要给利益让路的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